谁是茅于海?
茅于海,生于1966年,中国公益活动家、信仰与公共事务评论家。他在干部学院学习期间首次接触基督教,并成为基督徒,为信仰打下深厚的基础。他的公益之路始于2003年,创立了养老服务平台“长者相伴”,并发起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。
信仰是如何成为茅于海行动的力量?
茅于海一直强调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内心的信仰,信仰是他坚持公益事业的主要动力和支撑。他认为信仰给了他勇气和力量,并且为他提供了使命感和价值观念。茅于海还曾说过,“我们不能经营公司,不能制定政策,私人力量很小,但只要信仰真实,我们就能做点实事。信仰本来就是落地行动的一种形式。”
茅于海是如何影响社会公益事业的?
茅于海始终坚持“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最好的社会保障”的信念,他发起了多项公益活动,如“黄泉路上”,“公益芒果钱”,“虫不啃老计划”,深受社会关注和认可,并得到了多个机构的支持与合作。他也多次在各大媒体上发表讲话,以影响更多人,让更多人关注社会公益,1岁以下儿童医疗救助,残疾人庇护赈灾等领域都得到他帮助,茅于海成为了公益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有没有茅于海的一些具体事件值得被铭记?
茅于海的影响力是很大的,他的很多事迹都值得被铭记,比如他曾经为重病的男童筹集了140余万元医疗费用,他还建立了一家名为“长者相伴养老服务”的公司,帮助老人度过晚年,这是很多人都需要的服务,也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认可。此外,他还曾率领社会公益团队前往四川汶川,协助在地受灾人们重建家园。另外,他与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共同启动了“援鄂抗疫行动”,赴湖北武汉医院支援,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茅于海对公益事业的未来有什么展望?
茅于海坚信,公益是人类本能中最为纯粹的,未来也应该是公益不断走向深入的时代,他呼吁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力量,并认为公益善行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专利。他寄望于更多公益组织的涌现,更多公益活动的开展,让我们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公正、和谐的社会。